8月8日,清华大学-鄂尔多斯碳中和协同创新专项指导委员会以视频方式召开第一次会议。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曾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姜培学等6位委员,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心宇,市科技局局长边东,市国投集团董事长高利平、市财政局副局长张海洋、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王所....
查看详情>>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Institute for Carbon Neutrality, ICON)举办“碳中和技术论坛”系列学术活动,聚焦碳中和技术创新、工程布局与发展战略的前沿问题,为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制定提供科技支撑。7月11日,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承办的“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第二期“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顺利召开,研究探讨储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当前进展及关键问题,探....
查看详情>>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土木水利学院教授聂建国院士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院士当选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当选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此外,清华大学校友谭天伟院士、卢春房院士分别当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主任,欧阳晓平院士当选能源与矿....
查看详情>>6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22年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清华大学拟新增“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待完成后续校内流程后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次会议同时还通过了 “古文字学”“中共党史党建学”两个一级学科点。这三个新学位点的建设体现了清华大学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需求,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与布局,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
查看详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低碳、零碳乃至负碳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产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Institute for Carbon Neutrality, ICON)举办“碳中和技术论坛”系列学术活动,聚焦碳中和技术创新...
查看详情>>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寿命往往长达几十年,新建基础设施在未来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并产生碳排放锁定效应。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面临剧烈转型挑战,其转型路径及转型过程中的气候环境影响是科学家和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起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完成了《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及锁定效应》研究报告。12....
查看详情>>2021年10月,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arbon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工作组依托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支持下,于2021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发布《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1》。报告包含30个新兴经济体、47个行业和8类能源品种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此外,报告还提供20个新兴经济体分地区(省、州、联邦主体等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
查看详情>>2021年9月28日,在能源基金会、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共同支持下,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CCAPP)2021年度会议“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CCAPP 2021年度报告《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介绍了《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报告的主...
查看详情>>2021年9月22日,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在110周年校庆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学校主动抓住工科战略转型重大机遇的积极作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创新引领作用的责任担当,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重要举措。碳中和....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