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25年6月12日,第40期碳中和学术沙龙“氢能产业技术路线展望”在京举办。本次活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共同承办。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党委书记史翊翔教授出席并致辞,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道石研究院王洪建院长主持活动。

沙龙活动现场

阿姆斯特丹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Gadi ROTHENBERG,华北电力设计院绿氢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少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氢能设施与工程分会秘书长赵吉诗,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氢能(氨能)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初福,国家管网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氢能管输技术专家彭世垚来自国内外知名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钱文涛、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顾问徐文新等专家受邀作点评并参与讨论。

Gadi ROTHENBERG教授以“Designing catalysts for hydrogen energy applications(氢能应用的催化剂设计)”为题,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制氢催化剂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并深入剖析了影响绿氢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全球不同地区绿氢价格的走势。

李少华总工程师聚焦“电氢耦合及其化工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探讨了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绿氢制氨和甲醇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前景,重点分析了绿氢化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李初福副主任围绕“电氢(氨)高效转换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可再生电力制氢和制氨技术、氢氨高效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绿氢合成氨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项目建设情况,并展望了电氢氨技术的发展前景。

彭世垚专家解析“氢能管输技术研究现状与挑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输氢管道的建设进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重点分享了输氢管道的管材优化、设备评估、安全监测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管道输氢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建议。

随后,与会专家针对报告主要内容展开点评讨论,并一致认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的双重特性,在交通、工业、能源等领域有多元化的应用前景,将会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专家们也指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加快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在绿氢生产环节,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导致的绿氢供应波动问题,同时降低绿氢生产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在储运环节,要攻克管道输氢的技术瓶颈,提高管道输氢的安全性,降低运输成本;在应用环节,应大力推进氢-氨-电高效转化技术的研发,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此外,专家们也提出,要鼓励示范项目先行先试,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优化技术、完善产业链,对推动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沙龙通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微信视频号直播,1800多人次在线观看。

上一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王灿教授课题组发布国际多边公共气候资金数据集

下一篇:第39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废弃物甲烷减排”顺利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