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合作交流

5月22至24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自然》系列期刊联合主办的自然学术会议——“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政府与学术事务副总裁杨晓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三百余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士、瑞典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不仅关乎人类的健康与福祉,更关系到地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解决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紧迫任务。希望大家借本次会议契机充分交流,激发创新,贡献智慧。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的蓝天保卫战向纵深推进,在“双碳”目标下,环境治理工作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放眼全球,由于面临清洁空气和碳中和的双重压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由资源依赖型转型至技术依赖型的重大变革。杨晓虹在致辞中表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相关议题亟需更多高质量的跨国界、跨学科交流,以通过共享知识、整合资源,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鉴于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自然》系列期刊联合主办了本次会议,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跨学科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为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杨斌致辞

贺克斌致辞

杨晓虹致辞

本次学术会议为期三天,设有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应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效益、清洁能源系统转型、协同减缓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科学与政策的“对话”和与《自然》系列期刊编辑“面对面”六个专题,开展了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口头报告、主题讨论、海报展示等环节,展示了前沿研究方向,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在专题一“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杰出教授Drew Shindell以“将减缓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收益纳入政策”为题作主旨报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Colette Heald,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Örjan Gustafsson,南京大学教授黄昕围绕主题分别作特邀报告。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正在演讲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游戏机, 男人, 窗帘, 电脑描述已自动生成

Drew Shindell作主旨报告;Colette Heald、Örjan Gustafsson、黄昕作特邀报告

在专题二“应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效益”中,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环境健康学教授Michelle Bell以“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效益”为题作主旨报告。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员Lena Höglund-Isaksson,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环境心理学副教授John Jamir Benzon R. Aruta,复旦大学教授阚海东围绕主题分别作特邀报告。

男人在舞台上唱歌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Teams描述已自动生成

Michelle Bell作主旨报告;Lena Höglund-Isaksson、John Jamir Benzon R. Aruta、阚海东作特邀报告

在专题三“清洁能源系统转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陶澍以“民用部门能源转型的健康效益”为题作主旨报告。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副教授Jessica Jewell,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enise Mauzerall,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Narasimha Rao围绕主题分别作特邀报告。

人们站在火车旁走描述已自动生成

陶澍作主旨报告;Jessica Jewell、Denise Mauzerall、Narasimha Rao作特邀报告

在专题四“协同减缓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中,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所长、美因茨大学教授Johannes Lelieveld以“化石燃料导致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为题作线上主旨报告。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Meelan Thondoo,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员Zbigniew Klimont,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Kimberly Doell,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围绕主题分别作特邀报告。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Teams描述已自动生成

穿紫色衣服的男子描述已自动生成

Johannes Lelieveld作线上主旨报告;Meelan Thondoo、Zbigniew Klimont、Kimberly Doell、张强作特邀报告

在专题五“科学与政策的‘对话’”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科学与政策的“对话”专题中作引导性发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所长雷宇主持了主题讨论环节。

主题讨论

在专题六“与《自然》系列期刊编辑‘面对面’”中,《自然-城市》主编William Burnside以“如何在《自然》系列期刊发表文章”为题作报告。并邀请《自然-地球科学》高级编辑江旭佳、《自然-气候变化》高级编辑严凌霄、《自然》高级编辑夏玚、《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高级编辑Clare Davis参与了问答环节。

William Burnside讲话、《自然》系列期刊编辑问答

围绕相关专题,另有二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口头报告。在海报展示环节中,共有8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分享,针对当前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新发展、新应用、新挑战进行热烈交流。

会议最后,贺克斌主持大会闭幕式并作总结发言。他表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合作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的三天时间虽然短暂,但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了增进交流、凝聚共识的目的,促进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前沿和交叉学科研究,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加速气候变化应对行动。

上一篇:德勤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事业群来访碳中和院

下一篇:CELL PRESS期刊交流讲座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