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合作交流

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一行参加大会,出席科技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等活动并作交流。

在6月12日举办的科技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上,贺克斌院士作“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主旨报告。清华大学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团队荣获“一带一路”碳中和技术创新优秀案例奖。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关大博就“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与碳中和转型路径作国际合作案例分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教授出席圆桌论坛。

在6月12日举办的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开始前,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接见了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参会代表,询问项目进展、关注问题等。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王哲代表清华大学牵头发起的“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出席会议,并作为展板介绍人向陈家昌副部长汇报项目情况。随后参加论坛活动。

为深入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倡议,强化共建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务实合作,“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于大会期间正式启动,贺克斌院士出任“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国际专家委员会成员。

“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启动仪式

贺克斌院士作题为“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极端天气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中国是受极端天气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短、任务重,且现阶段能够支撑碳中和的技术还有一半处于研发阶段,精细化的技术路线构建还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亟需聚焦我国工业碳中和的战略需求,系统部署前沿低碳技术,明确关键技术路径。《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构建了覆盖主要行业和减排环节的技术图谱。此外,贺克斌院士还详细阐释了包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材料和“双碳”行动支撑体系的全球碳中和三大关注点,以期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贺克斌院士作主旨报告

此次论坛组委会公开征集并评选出42项涵盖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示范应用和能力建设典型案例和6项优秀案例,清华大学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团队的“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库”获评优秀案例。

“一带一路”碳中和技术创新优秀案例颁奖

关大博教授对“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与碳中和转型路径进行优秀案例分享,并对《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5》进行解读。他表示,随着均温持续上升,全球各区域、各国的气候变化日趋严峻,采取措施应对这一紧迫局面刻不容缓。然而,各地区、国家的碳排放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探究适合各自国情的碳减排路径。不同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排放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小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增速显著,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是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本年度编制70个国家2010-202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旨在提供有关新兴经济体能源结构和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的最新数据及相关分析,以支持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公众等各界人士了解新兴经济体碳排放的新动态和趋势,进而为探索低碳减排路径提供数据支撑。

关大博教授进行案例分享和报告解读

康重庆教授围绕电力系统碳排放的核算和减排等话题发表观点,强调实现电力系统深度减排的关键在于构建发电端与需求端协同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在发电端,应加快低碳能源替代,降低火力发电的碳强度;在需求端,推广高精度碳计量技术,推动绿色电力产品认证与标识,提升市场竞争力。他指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是根本路径,“一带一路”国家应加快新能源布局,完善政策支持,共建低碳电力体系,推动绿色转型。

康重庆教授参加圆桌讨论

与会嘉宾合照

《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5》详实探讨了涵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变化动态,依次展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化石能源碳排放特征、分行业化石能源碳排放贡献等全方面信息,现将新兴经济体国家数目扩展到七十个,时间序列更新至2022年,揭示新兴经济体国家在过去十三年中能源消费模式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

《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5》封面

报告显示,疫情后(2021-2022年),能源需求上升推动部分国家化石能源相关碳排放强劲反弹。印度、以色列、秘鲁、赞比亚和阿尔及利亚2022年的化石能源相关碳排放较2021年分别上升5.2%、4.8%、7.3%、15.5%和5.1%,玻利维亚、圭亚那、马达加斯加、卢旺达和尼日尔等国也连续两年排放攀升。而亚美尼亚、老挝、布隆迪和毛里塔尼亚等国家的化石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在2020-2022年则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亚美尼亚、多哥和毛里塔尼亚近年来工业化发展迅速,电力生产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分别从2010年的1.2百万吨、0.07百万吨和0.3百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1.9百万吨、0.4百万吨和1.3百万吨。此外,土耳其、巴拉圭、乌干达和南非等国家2022年化石能源相关碳排放较2021年有所下降。

《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5》免费下载链接:

https://www.ceads.net.cn/news/20251450.html

上一篇: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论坛举办

下一篇:国际能源署(IEA)代表团访问清华,同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入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