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2025)》第二次全体作者会于北京顺利举办,报告工作组联合主席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院士以及参与报告编写的30余位专家现场或线上参会。

会议现场
首先,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致辞指出,期待本年度报告延续过往四年的优势,进一步细化剖析核心议题和热点问题,同时紧密对接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以与时俱进的战略视角,为 “十五五” 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提供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鲁玺教授作为2025年度报告召集人,介绍了本年度报告的编写背景、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鲁玺教授指出,本年度报告延续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与实践、结构转型与治理技术、大气成分源汇与减排路径、健康影响和协同效益五大方面指标体系的主体框架,追踪各项指标进展、分析中国在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上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方案;更新部分指标,新增国内外发展对比分析,着重追踪“十四五”进展,总结成就与差距。随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尹志聪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所长/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雷宇、鲁玺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覃栎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五位工作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组工作进展及报告内容更新情况,与会专家进行点评和讨论。
工作组联合主席贺克斌院士、王会军院士肯定了2025年度报告框架和整体内容,并提出以下指导性建议。王会军院士强调,各工作组应精准把控现状描述数据的严谨性、权威性,加强内部沟通,保证不同章节的数据和内容协调统一;着重展示我国减污降碳工作的新趋势、新问题与新挑战,满足公众、政府及国际同行关注需求;另外,要加强报告的观点性总结,提出的建议要切中时弊,将结论清晰、有力地传递给决策者、学界和社会。贺克斌院士指出,本年度报告应充分结合我国新一轮NDC目标,与国家战略相呼应;当前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在重点区域和城市逐步开展,随着我国新一轮NDC目标的提出以及“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推进,地方对融合清单编制与应用的重视程度也将显著提高,从而在“十五五”期间有力推进减污降碳;此外,建议统筹组织跨工作组的学术交流与专题研讨,进一步凸显在多重目标压力下“协同”的核心价值与关键作用,为支撑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关键建议与工作方向。下一步,报告各工作组将结合会议内容和专家意见对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展开讨论、完善指标体系、推进报告编制工作。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系列报告是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联合发起,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团队编写,旨在追踪我国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最新进展,阐述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现状及其影响,提出需要补强的薄弱环节和未来协同路径。2025年度报告为系列报告第五册,目前已完成初稿,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交流讨论报告初稿主要内容及结论等具体事宜,推进后续报告集成与修改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