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6月28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承办的2023年第21期碳中和学术沙龙“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顺利举办。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尹志聪教授主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志立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郝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晓欣副研究员3位专家受邀作主题报告。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黄存瑞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黄昕教授、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刘欣主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春在特聘研究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国庆教授级高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开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魏科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袁文平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袁星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等2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或线上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

沙龙活动现场

王志立研究员聚焦“碳中和约束下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太阳能和风能潜力的影响”,预估在SSP2-4.5、MOD碳中和等不同情景下21世纪中期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潜力及其时间变率变化情况。他指出,相对于SSP2-4.5情景,在碳中和驱动下人为排放量的大幅减少将导致21世纪中期亚洲地区太阳能潜力显著增加,而全球风能将呈现自西向东的半球转换趋势,且亚洲地区太阳能和风能变率趋于更加稳定,将加速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郝鑫副教授作了题为“天气、气候对PM2.5污染的影响机理研究”的主题报告,主要围绕我国PM2.5重污染天的主导气候因子、气候变化背景下集中供暖时长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PM2.5污染长期健康影响等方面展开介绍。她强调,明确PM2.5重污染天的主导气候因子有助于提升重污染天的季节预测,坚持碳中和路径可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并延长居民供暖福利,同时未来仍需持续减排以降低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

王晓欣副研究员从人为影响下的未来气候变化出发,作“不同温升水平下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研究”报告。预估了2℃、4℃等不同温升水平下全球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以及干燥度指数变化,揭示出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与全球变暖强度相关联。

随后,与会专家从本次分享的三个报告主题视角出发,就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同温升条件下极端天气变化、碳中和与海洋碳汇、碳中和背景下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及预测等内容展开进一步交流与探讨。专家们一致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热点问题,气候也是所有环境问题里的最大公约数,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空气质量、公众健康、极端天气等的影响不容忽视。需继续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交互作用及其健康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及未来布局建议等方面的研究,为减污降碳相关政策制定及相关行业部门和地方机构开展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此外,建议未来可加大气候变化相关科学评估报告等内容的传播、鼓励更广泛公众参与,排除气候变化领域“噪音”,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次沙龙通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视频号、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视频号双平台直播,吸引类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基金会等单位的等1500余人线上观看。

上一篇:2023年第22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与实践”顺利举办

下一篇:2023年第20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顺利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