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碳博会6月5日开幕。在会议首日,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布“天工LCA数据系统”(TIDAS),旨在为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碳足迹数据库构建提供科学、完整、前瞻的解决方案。TIDAS包含LCA和碳足迹数据库构建技术导则、标准化数据结构和基础数据、成套开源工具,实现数据库间的互联互通,与国际主流数据体系无缝兼容,其理念和技术上的关键创新有望实现国际引领。TIDAS属于“天工”开源体系,目标是建立我国乃至全球LCA和碳足迹数据库的“安卓”系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战略部署,将其作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关键环节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点方向。然而,长期以来,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碳足迹数据库领域始终存在严重的标准不一、数据结构不兼容、数据库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等问题,极大制约数据库建设的速度和效率,也限制了数据的共享与实际应用。现有的国际数据体系虽然定义了规范要求,但实际落地操作困难、难以直接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针对这些问题,6月5日,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徐明在2025上海国际碳博会上,代表联盟发布了“天工LCA数据系统”(TIDAS),提供LCA和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建设解决方案。TIDAS包含LCA/碳足迹数据库构建导则、标准化数据结构和基础数据、成套开源工具,全面赋能数据库开发者高效开展数据库建设。


碳博会现场徐明教授作报告
据了解,TIDAS所有文档、技术和工具全面开源,任何开发者和机构均可免费访问和使用,以促进数据共享和行业协作。在TIDAS框架下开发的数据库,均可直接实现互联互通,无需额外进行复杂的适配和转换。此外,TIDAS完整兼容ILCD/eILCD等国际数据体系,基于TIDAS构建的数据库可与国际主流格式双向无损转换,为我国LCA和碳足迹数据库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TIDAS包含成套开源工具,提供合规性校验、数据库导出、以及同ILCD/eILCD等国际数据体系之间双向无损转换功能,均可快速部署使用。面向LCA和碳足迹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TIDAS原生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可信数据空间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升数据库构建能力水平,并确保数据协作更加安全和高效。

TIDAS架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我国提出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目标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加快推动相关工作。TIDAS建设的目标,就是解决数据库开发中的共性方法问题、面向前沿技术应用,为数据库开发者提供自主可控、开源免费、开箱即用、国际兼容的解决方案,支持数据库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
TIDAS集成了蚂蚁数科的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可信协作平台,推动跨行业数据的可信与流转,增加了LCA和碳足迹数据的标准化、可融合性与互操作性。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表示:“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将推动下一代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蚂蚁将继续积极参与联盟工作,发挥蚂蚁技术优势,助力我国碳足迹管理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联盟副理事长、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蒋理指出:“TIDAS面向欧盟等主流数据体系无缝兼容,将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和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数据治理框架,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要求和全球化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TIDAS的发布,为我国建设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建设提供了自主开源、互联互通、国际兼容的解决方案,也是我国首次在LCA和碳足迹数据体系全球性挑战中提出“中国方案”。据了解,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同联合国环境署(UNEP)开展技术合作,基于TIDAS为全球LCA数据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为全球LCA数据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