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前沿讲座第6期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功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与工程院院士迈克尔·胡德(Michael Hood)作报告并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为胡德院士颁发了讲座纪念牌,讲座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鲁玺主持。

讲座现场
胡德院士作了题为《到本世纪中旬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但我们必须尽全力实现》的报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全球碳中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能源推动了平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和现代工业经济的腾飞,未来30年全球能源消耗保守估计还将增长50%。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出路,但面临五大挑战,包括需要大量储能投资、电网投资、土地资源、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公众支持。胡德院士还指出,当前中国在新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储能等能源转型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澳大利亚是液化天然气和多种矿产资源的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与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净零转型。
胡德院士作为全球矿业知名专家,还进一步就采矿业的技术发展及其对全球碳中和的意义作了分享。他作了题为《非爆炸性岩石破碎:水射流辅助切割》的报告,指出岩石破碎是采矿业中最重要的步骤,正消耗全球7%的电力,并分享了自1970年代以来他带领团队开发的多种矿业岩石破碎技术,以降低采矿机械的磨损、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胡德院士作报告

贺克斌院士为胡德院士颁发了讲座纪念牌
胡德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新采矿和能源技术开发和商业化领袖。他本科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机械和采矿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他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教职15年,后移居澳大利亚,创办CRCMining国际矿业研究公司并经营了20年。2023年,他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奖章。

参会人员合影
CNEST前沿讲座系列由清华大学发起的CNEST多边合作项目和世界碳中和学会(筹)主办,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承办,旨在邀请国内外的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分享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领域的前沿科技、产业和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