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6月6日,“清华之友-埃克森美孚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报告厅举行。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克森美孚”)公共与政府事务副总裁洪瑞明、公共与政府事务总监褚晓雯,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原副院长孙炘、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计经纬等出席仪式,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廉威主持仪式。

孙炘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感谢埃克森美孚对清华低碳人才培养的支持。孙炘指出,碳中和与能源转型需要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撑,“清华之友-埃克森美孚奖学金”支持清华多院系学子投身低碳学习与科研,体现了埃克森美孚对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她呼吁获奖学子珍惜机遇,深耕专业,勇攀高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双碳”战略、全球使命紧密结合,为中国和世界的碳中和与能源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清华之友-埃克森美孚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余乐耕、熊翌灵、张沛然发言

三位获奖学生代表作了发言,向埃克森美孚的慷慨捐赠表达了感谢,均表示“清华之友-埃克森美孚奖学金”不仅是一份荣誉和激励,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

化工系2021级博士生余乐耕深情回顾了父子两代人与埃克森美孚的缘分,认为埃克森美孚展现出了传统能源巨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自我革新、在现有格局中创造未来的转型智慧。他提到,碳中和目标下没有孤岛,当前研究人员每天接触的文献、专利和使用的模拟软件都是国际化的,真正的解决方案必然是跨国界、跨学科的系统工程。他希望以奖学金为支点,继续攻坚新能源技术,像锂离子在充放电循环中持续释放能量一样,为能源转型事业注入能量。

环境学院2022级博士生熊翌灵回顾了自己从事环境领域学习与研究的十年历程,从儿时对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变化的感性认识,到参与专业学习后关注到城市化、工业化与资源环境联系的系统性思维,再到博士阶段聚焦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实现了从现象识别到评估工具创新的跨越。她还介绍了自己投身学生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经历。她表示,奖学金将激励自己继续深耕,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

电机系2023级博士生张沛然分享了自己在新能源系统“智慧心脏”领域的研究。从捕捉风能的变流控制器,到调度风光储资源的微电网群,再到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他认为研究的核心使命都是提升能源的转化效率与新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奖学金正是连接产业前沿与学术创新的纽带,激励学子将研究融入国家“双碳”战略,以全球视野推动能源转型。张沛然表示,自己将以此为起点,在推动能源转型建设可持续未来的征程中,贡献清华人的智慧与力量。

洪瑞明(右一)、孙炘(左一)为获奖学生颁奖

褚晓雯(右一)、计经纬(左一)为获奖学生颁奖

廉威宣读获奖学生名单,洪瑞明、褚晓雯、孙炘、计经纬为获奖学生颁奖。

“清华之友-埃克森美孚奖学金”

从2023年开始,埃克森美孚捐赠支持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并设立“清华之友-埃克森美孚奖学金”支持奖励清华大学全日制在读的优秀研究生,2024年度该奖学金资助环境学院、化工系、电机系、能动系的研究生45人。

下一篇:喜报!《碳中和实践课》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