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23年2月28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的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第六期“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围绕重点领域减排技术,从全产业链和跨产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技术发展潜力,进而展望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以科技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论坛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主持。5位院士、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期论坛,现场参会人员130余位,线上观看直播超12万人次。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致辞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探讨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对落实“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将创造更多交流机会,集众智、合众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需持续探索碳中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明确各行业、各地区、各层级的具体实施路径,促进“双碳”目标落地落实。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强调,当前将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应对三大战略目标融合已具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我国绿色转型发展道路应坚持先立后破,扎实推进,逐步实现“双碳”目标。

曾嵘、邹骥分别致辞,杜祥琬、江亿、姜培学、谭天伟、贺克斌分别作报告,张强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作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旨报告,针对“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八大战略和八大抓手,推动能源、工业、交通等重要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以《我国城乡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分别介绍新型电力系统、零碳热量供给系统和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建设路径,表示应通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零碳热力系统-流程产业再造,有序推进低碳能源革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发表题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托底性技术保障,报告内容系统总结了围绕碳封存潜力、长期安全性、经济可行性等热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示范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第三代生物制造》为题作主旨报告,阐述生物制造技术在农业、化学品、能源、食品、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评估技术碳减排潜力、发展路线和工业化示范,并指出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将为传统化工行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围绕《科技赋能推动双碳目标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报告,介绍全球碳中和发展趋势和我国碳中和面临的四大难点,并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产业供应链保障和“双碳”行动支撑体系构建角度出发,围绕研究重点、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系统阐述,提出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应给予高度重视。

与会嘉宾合影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将创造更多机会,加强交流,凝聚共识,研讨碳中和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现状与挑战,加快突破核心技术,为“双碳”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上一篇:2023年第1期碳中和学术沙龙“零碳卡车能源动力技术路径”顺利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