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丁薛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到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受邀参加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作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倍增式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

贺克斌院士在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贺克斌院士表示,各国纷纷在《巴黎协定》下作出碳中和承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型。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继续倍增式发展,享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充分应对其发展挑战有赖于继续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贺克斌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难点在于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这造成电力运行平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它的时间不平衡性将扩展到季节变动、年际变动的尺度,从而影响能源供应和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同时,极端气候也会给可再生能源运行和基础设施布局带来一定风险。此外,大规模的风电与光伏发展可能对局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光伏废弃物将随着安装量的增加而激增。可再生能源技术更加资源密集,将增加未来关键矿产资源供应压力。这些都构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对挑战,贺克斌院士指出,可以通过风、光的跨区域并网、装机容量优化及空间互补性,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由可再生能源波动和随机性带来的电力供应侧问题。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措施,系统性提升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在保证电力供用两侧的匹配同时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应科学认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潜在影响,最大化发挥其生态环境协同效益,为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作为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单位协办,主题为“聚焦绿色低碳创新、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包含1场主论坛、1场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展、9场绿色低碳创新分论坛及系列科技与产业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