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25年5月20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清华大学CarbonScope研究团队承办的第38期碳中和学术沙龙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煤炭甲烷减排”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煤炭甲烷减排的关键技术、政策路径及国际合作机遇,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活动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鲁玺教授主持。

沙龙活动合影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俞乐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煤炭甲烷减排具有双重特性——既是温室气体重要来源,也是潜在清洁能源。他介绍了研究院在甲烷减排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期待通过多方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煤炭甲烷排放占比超过40%,减排任务艰巨。她提到,近年来中国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低浓度瓦斯利用和废弃矿井逸散排放仍是挑战,需进一步探索可行商业模式。

安徽理工大学涂庆毅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的基本情况、废弃矿井甲烷资源利用现状以及煤矿甲烷减排利用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他指出,我国在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低浓度瓦斯利用率低等问题。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翠梅主任从政策层面深入探讨了我国煤炭甲烷减排的政策框架和MRV体系的建设进展。她强调,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煤炭甲烷减排,并在监测、报告和核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滕飞教授通过高精度的煤炭甲烷排放清单和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分析了我国煤炭甲烷减排的潜力和实施路径。他指出,我国煤炭甲烷减排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具有一定的减排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研发。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鲁玺教授介绍了由清华大学联合多个单位共同开发的温室气体监测与计量平台。该平台通过走航与无人机观测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温室气体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管理,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大学彭书时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煤炭甲烷排放清单和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我国煤炭甲烷排放清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和监测手段,以提高排放清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山西航天国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曹国庆总经理,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不同浓度甲烷的梯级利用技术,强调氧化技术在低浓度瓦斯处理中的优势,并分享了CCER方法学对项目经济性的积极影响。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安全生产与甲烷减排的平衡”“废弃矿井资源化利用”“政策激励与技术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山西能源发展中心宋沛鑫总工分享了山西省在煤层气抽采和瓦斯利用方面的差异化政策,焦煤集团杨波部长从企业角度提出“设计先行”的建议,呼吁从矿井建设初期规划瓦斯利用设施。

活动最后,鲁玺教授总结指出,本次会议为煤炭甲烷减排提供了技术、政策与国际合作的多视角解决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助力全球甲烷治理。

本次活动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展现了我国在煤炭甲烷减排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实践成果。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将继续深化相关研究,推动甲烷减排技术落地,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沙龙通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微信视频号直播,1400多人次在线观看。

上一篇:清华大学-鄂尔多斯碳中和协同创新专项一期成果重磅发布

下一篇:CNEST前沿讲座第5期“十余载油气甲烷排放测量”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