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25年5月28日,《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顺利召开。该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起、能源基金会支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完成。十余家单位二十余名专家出席了发布会,结合报告主要内容共同探讨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工业低碳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未来路径。发布会由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共同主持。

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以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发布会上致辞。致辞专家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国家战略,其中工业部门在深度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工业低碳转型中,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驱动各工业行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在此背景下,亟需聚焦我国工业碳中和的战略需求,系统部署前沿低碳技术,明确关键技术路径,构建综合解决方案体系,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院士致辞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致辞

在报告发布环节,报告总召集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结论。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构建了覆盖主要行业和减排环节的技术图谱。报告对未来技术演进路径进行了展望,指出在碳中和情景下,我国2060年工业碳排放有望降至4.5亿吨,较2025年下降约95%。报告还指出,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共性技术,合计贡献工业技术减排潜力的近80%。技术演进路径上,2025-2035年是我国工业部门低碳流程技术大规模应用期,能效提升技术、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技术将推动工业碳排放显著下降。2035-2050年是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用期,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技术加速发展,用氢(绿氢)成本的下降及技术成熟度提升促进氢能替代技术规模应用。2050-2060年进入碳移除托底技术深度应用期,CCUS技术成熟应用为工业碳中和托底,预计其减排贡献占比到2060年达到24%。

结合研究结果,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通过规划部署工业碳中和关键技术一揽子重大工程,持续强化碳市场对工业碳中和技术的激励作用,通过科技专项加快碳中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与示范推广,并构建有利于碳中和技术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加快部署产业化路径清晰、减排潜力大的共性技术,推动中国工业部门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转型。

严刚副院长介绍报告主要内容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刘炳江,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原国家能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白荣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张贤,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主任、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李永亮,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吴立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建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吴亚盼参与讨论。清华大学地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主持本环节。

贺克斌、王金南、刘炳江、刘杨、白荣春、李俊峰、张贤、傅莎、李冰、何捷、李永亮、吴立新、王建雷、吴亚盼参与讨论,张强主持

该报告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组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24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共同完成。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围绕“面向碳中和的工业技术”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技术论坛与学术沙龙,搭建了工业碳中和技术的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报告编制组实地调研了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领域的70余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在低碳转型中的实践经验与技术需求;报告还咨询了20余位资深专家的宝贵意见,最大程度凝聚了产业、科研界的共识。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

本次发布会有来自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人民政协报、中新社、中国科学报社、环球网、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在线参加了报告发布会,发布会通过清华大学微信视频号、B站、微博、头条、抖音、快手以及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线上直播,在线观看超3.5万人次。

上一篇:《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5)》报告第一次全体作者会顺利举办

下一篇: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5年会圆满落幕 专家代表聚焦建言“十五五” 共筑美丽中国献智献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