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碳捕获与封存(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技术已经成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种植生物能源作物,利用...
当前,许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相继就碳定价问题发出倡议,并倾向于简单比较各个国家碳市场和碳税政策下的显性碳价以及所谓的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碳价走廊”。这种简单...
近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学院王灿教授课题组在中国高分辨率海上风电发展潜力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考虑政策约束以及技术不确定性等...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在实施深度减排战略的同时部署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技术,以抵消难减排行业的剩余排放。其中,两种生物质碳移除技术—...
全球铝冶炼行业是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作为清洁能源制造和现代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工业材料,铝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原铝生产减排成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关键一环...
近日,清华大学与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碳中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取得新进展,双方完成两款耐克运动鞋“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并于1...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3年起,各区域ETS先后正式启动交易。尽管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区域ETS在减少碳排放总量上效果显著,但...
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公布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2024年度),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李政、王哲、谢小荣等多位专家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奖励。此次评奖根据《电力...
近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化学工程系张强教授团队发表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体相/表界面结构设计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原位体相/表界面结构调控策...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喷发过程是引发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和电气故障的关键环节,当大量高温、高速的喷发颗粒物释放到电池系统中,电弧故障问题可能随之发生,但其致灾边界与...
7月26日,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会上7项重大前沿科技成果重磅发布,其中包括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清华大学—鄂...
伴随着全球能源的低碳转型,燃气发电因其更低的碳排放和更强的灵活性逐渐取代传统的燃煤发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输气管网和电力网络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