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北京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睿凯(Jörg Bartels),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正业,技术维护副总裁申安德博士(Andreas Schenkel),物流副总裁施恒泽(Steffen Hunzinger),顺义工厂与前驱车副总裁张建波一行到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进行合作调研交流。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院长助理鲁玺教授、国内双碳合作高级主管穆青、科技传播高级主管钟逸婧,电机系助理研究员王鹏,环境学院博士生严坤....
查看详情>>8月26日,2024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8月26日,2024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关大博教授获得该奖项。“科学探索奖”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高文、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2024年,“科学探索奖”进一步明确,在前沿交叉领域重点考察候选人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共设....
查看详情>>【编者按】我国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今年以来相继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碳足迹管理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推动“双碳”目标实现。8月21日,《光明日报》就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报道,并刊发清华大学徐明教授、贺克斌院士的专家点评文章。文章针对产品碳足迹管理的重要意义、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的挑战及相关...
查看详情>>8月15日下午,“碳中和与能源智联”研讨会在湖州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期间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浙江省科协、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世界碳中和学会(筹)、湖州市科协承办,湖州市吴兴区科协协办。研讨会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的能源系统转型主题,推进由清华大学牵头发起的“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科学问题凝练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研讨会现场致辞环节湖州市委...
查看详情>>美国西部时间2024年7月21日-7月2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的年度盛会(IEEE PES General Meeting)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召开。年会于7月23日晚举行了颁奖典礼,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电机系教授康重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并领取IEEE PES Peter W. Sauer杰出电力工程教育奖(IEEE PES Peter W. Sauer Outstanding Power Engineering Educator Award Graduate Category...
查看详情>>7月26日,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会上7项重大前沿科技成果重磅发布,其中包括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清华大学—鄂尔多斯碳中和协同创新专项-以氢能为枢纽的低碳/零碳智慧园区构建关键技术成果,该成果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贺克斌院士、欧阳明高院士等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及绿色低碳增长,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
查看详情>>7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挂职)、地球系统科学系俞乐副教授,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管周锋,帝国理工学院戈兰•斯奇贝克(Goran Strbac)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名....
查看详情>>2024年7月15日,依托于《零碳园区发展路径探索与智慧化管理决策系统构建》项目,并更好地促进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首次“碳核算基础及应用”专题交流会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由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主办,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进行支持。交流分为四个板块,详细介绍讨论了碳核算知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内容包括梳理碳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典型行业的碳排...
查看详情>>伴随着全球能源的低碳转型,燃气发电因其更低的碳排放和更强的灵活性逐渐取代传统的燃煤发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输气管网和电力网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日渐增加。这种依赖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气网故障可能导致的大规模停电事故。例如,2021年2月,美国南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导致输气管网发生故障,较多燃气机组失去燃料供应,从而引发了大范围停电事件。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时有发生...
查看详情>>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20多年发展,核心技术与产业化已经实现全球领先,未来1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能否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至关重要。需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探求和发现其中的确定性规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主要结论包括:从目前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仍保持快速增长,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新三样”为代表,新能源革命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