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9月4日,第47期碳中和学术沙龙“氢能产业技术路线展望”在京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共同承办。会议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道石研究院王洪建院长主持,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党委书记史翊翔教授出席并致辞。

图. 沙龙活动现场

中石化新星公司氢能管理部经理李瑞霞,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张珑慧,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部总工程师张畅,怀柔实验室研究员周玉存,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袁梦琦等来自国内知名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杨燕梅等专家受邀作点评并参与讨论。本次沙龙通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CCAPP微信视频号直播,吸引2800余人次在线观看。

李瑞霞经理以“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万吨级绿氢项目实践——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为题,介绍新疆库车项目已经构建了“绿电-电解水制氢-氢能输送-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可以为国内大型绿氢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实践经验。

张珑慧副主任以“氢能行业技术路线浅析及产业化应用方向展望”为题,从行业全局视角梳理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前景,她提出氢能产业未来仍需突破关键材料、核心设备、标准体系等瓶颈,必须加快促进氢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张畅总工程师以“电力企业高效绿氢技术开发与示范”为题,介绍了华能集团在绿氢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方面的成果,她表示利用绿氢储存波动性的新能源电力,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撑。

周玉存研究员以“可逆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池研究”为题,分享了在氢能发电领域的前沿研究。他指出,可逆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池在高温条件下具有高能量转化率、低极化损失等优势,未来有望在分布式能源、离网供电等场景广泛应用。

袁梦琦教授以“氢能安全发展的一点思考”为题,从技术、标准、管理三个维度剖析了氢能产业安全发展的关键要素。她强调,氢能的生产、储运、加注、应用等全链条均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她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为氢能产业有序安全发展提供参考。

随后,与会专家针对报告主要内容展开点评讨论,围绕氢能技术成本下降路径、跨领域协同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杨燕梅秘书长指出,当前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已经有较大突破,但部分领域仍需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应推动标准与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共同发展。史翊翔教授提出,氢能技术研发需聚焦关键技术问题,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王洪建院长则强调,氢能产业发展需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应用场景,提高产业发展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此外,专家们还就氢能在天然气掺氢、氢氨醇一体化、绿色燃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展开探讨,认为需进一步开展技术验证与示范项目,拓展氢能应用边界。

下一篇:第45期碳中和学术沙龙“面向碳中和的CCUS技术进展与展望”顺利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