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教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清华大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拟于2024年10月30日-11月1日举办第三届碳中和博士生论坛。本届论坛旨在锚定我国碳中和目标重大战略需求,打破专业壁垒,为国内外青年学者搭建跨学科、高水平、促创新的双碳交流平台,牢记助力国家培养碳中和高层次人才使命,促进碳中和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合。


论坛基本信息

1.基本信息

论坛时间:2024年10月30日-11月1日

论坛地点:清华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注:开闭幕式在线上同步直播,其他论坛活动为线上线下会议结合。

2.论坛组织机构

主办

清华大学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承办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

分论坛承办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协办

清华大学学生碳中和研究协会

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

清华大学探臻科技评论社

Technology Review for Carbon Neutrality(筹)

3.论坛参会人员

来自国内外高校碳中和相关专业的博士生以及少数博士后和优秀硕士生共计约300人。另邀请国内外碳中和领域约20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论文点评。

4.论坛主要内容

本届论坛设置了开幕式、平行分论坛、墙报交流、闭幕式等交流环节。其中,平行分论坛包含了7个学术分论坛1个创新创业分论坛,每个分论坛将从会前投稿中录取约8个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口头报告,其他录取的优秀作品将进行墙报展示。

5.论坛费用

本届论坛不收取注册费用,提供两顿午餐和一顿晚餐,其余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

(论坛推荐的酒店名单及协议价格敬请关注后续通知)


论坛征稿安排

1.论坛征稿主题

本届论坛联合清华大学多个院系举办,共设置多个征稿主题:

(1)低碳/零碳能源转化利用与智能化技术;

(2)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

(3)工业过程低碳/零碳化;

(4)零碳建筑、社区、园区、城市及其能源利用系统;

(5)低零碳交通;

(6)减污降碳、资源与环境;

(7)碳市场、碳金融与碳核算;

(8)碳中和创新创业;

(9)碳中和领域其他相关主题。

2.论坛征稿对象

论坛面向国内外碳中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博士后征稿,并欢迎优秀的硕士生投稿。

3.论坛投稿方式

各学术分论坛:

请选择“口头汇报”或者“墙报展示”类别投稿,未能录取的优秀口头汇报投稿将有机会转录取为墙报展示。

“口头汇报”投稿:

提交英文摘要(300-500词)(模板见附件1)至论坛官方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报告-分论坛主题-题目-院校-姓名】。

“墙报展示” 投稿:

墙报按A0尺寸(84×118cm)设计,包含会议方给定的页眉页脚模板(模板见附件2)。提交墙报至论坛官方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墙报-分论坛主题-题目-院校-姓名】。

创新创业分论坛:

提交报名表(模板见附件3)至论坛官方邮箱,表中简要介绍项目团队、项目特色、市场竞争力及社会效益等内容。邮件主题命名为【创新创业分论坛-题目-院校-姓名】。

论坛官方投稿与联络邮箱:

cnfds@mail.tsinghua.edu.cn

4.论坛投稿说明

(1)同一研究内容不能同时投稿口头汇报和墙报。

(2)投稿署名不超过3名作者。

(3)论坛不会产生正式出版物,研究成果仅限于参会者内部交流讨论,不影响参会者后续期刊投稿。

(4)稿件可以是过去三年内本人发表过的论文,但应事先征得文章其他作者的同意进行投稿,投稿时应标注发表文章来源。如出现其他作者提出异议的情况,将取消该稿件的录取资格。

(5)稿件应具有原创性与创新性。如有剽窃、抄袭、往届论坛录用论文重复投稿或其它学术不端行为者,文责自负。

(6)有关投稿录用、参会确认等所有重要信息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请确保联系方式正确并及时查收消息。

(7)论坛将为参会者提供相应的参会证明、 展示证明和等级评定证书。

5.论坛征稿重要时间节点

(1)投稿通道开启日期:即日起

(2)投稿截止日期:2024年10月4日

(3)投稿录用公示日期:2024年10月18日

(4)参会确认与重要信息登记日期:2024年10月21日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扫描下方二维码)


论坛专家顾问

1.论坛顾问委员会

姜培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低碳能源与CCUS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郝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建筑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焦念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

赵天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

刘科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

张希良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治理与碳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康重庆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政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2.论坛管理委员会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孙炘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

吴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王哲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

谢小荣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

鲁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


论坛联系人

1.学术分论坛

组委会副主任:

夏成琪,15701192828,xcq23@mails.tsinghua.edu.cn

冯健恒,15015596882,fengjh22@mails.tsinghua.edu.cn

董玥岑,17725025732,ycdong2019@163.com

邢莹莹,19839402312,19839402312@163.com

2.创新创业分论坛

组委会副主任:

危琨,15891495254,weik18@mails.tsinghua.edu.cn

张鸿儒,18157888599,zhr21@mails.tsinghua.edu.cn




上一篇:第三届碳中和博士生论坛第二轮会议通知:会议议程安排与公开报名

下一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