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专题论坛三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三“新型能源网络技术”为主题,聚焦新型能源网络系统及其技术发展。

专题论坛三由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系主任、教授康重庆担任主席,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张宁担任联席主席。

张宁主持活动并作任务介绍。分论坛专题介绍聚焦“中国电力系统零碳转型路径”主题,分析煤电、新能源、需求侧新型负荷等资源在未来低碳转型路径中的角色定位,揭示了各类型资源对电力系统不同转型阶段结构形态的影响。

张宁作研究任务介绍

主旨报告

曼彻斯特大学净零基础设施主任教授Aoife Foley以“工程引领能源转型:迈向公平、韧性与净零未来的路径” 为题,探讨了净零排放的关键推动因素和障碍,以及新兴技术如氢能、电池和数字工具的影响。

Aoife Foley作主旨报告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技术与信息研究所所长侯金鸣围绕“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与特性分析平台应用实践”进行报告,介绍考虑气象要素、地物覆盖、基础设施等多项因素的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与特性分析平台,为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侯金鸣作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副研究员康俊杰聚焦“中国电力脱碳的近况及中长期目标和路径”,探讨了电力系统转型供给侧和需求侧分别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价格机制失灵对电力系统成本的影响。

康俊杰作主旨报告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雅各布工程学院助理教授Michael Davidson围绕“碳中和进程中的资源保障与系统韧性提升”分析了灵活性资源充裕度对系统转型的影响,评估了多重极端天气事件对系统可用容量的影响。

Michael Davidson作主旨报告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刘俊解析“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键问题,针对电力驱动型新兴负荷发展趋势、新能源全面入市带来的影响、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

刘俊作主旨报告

交流讨论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热烈讨论,高度评价了论坛报告的深度与广度,一致达成重要共识:新型能源网络技术不仅是支撑未来能源系统实现“双碳”转型的关键引擎,更是塑造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未来多元技术协同价值将愈发凸显,以氢能、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在提升系统韧性、优化灵活性资源配置、促进多能互补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协同潜力和多元化应用前景,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专家一致呼吁,当前阶段应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速示范项目规模化落地,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完善优化产业链各环节,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本次专题论坛成功凝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的智慧,为新型能源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绘制了更清晰的路线图,对全球碳中和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论坛专题论坛4:聚焦“面向能源智联系统的智联技术:AI与绿色计算”

下一篇: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论坛专题论坛2:聚焦“全球碳通量网-碳计量与碳中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