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专题论坛四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四“面向能源智联系统的智联技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AI技术与绿色计算在能源智联系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
专题论坛四由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担任主席,南洋理工大学副教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文勇刚担任联席主席。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贾弘洋主持论坛。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国强教授刘云新介绍了CNEST项目任务四的情况。任务四聚焦探索能源智联系统的跨区域、跨组织、多尺度、多层面的互联互通,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能源智联系统提供评价、决策和协商机制,指导能源系统的转型升级。

刘云新作研究任务介绍

贾弘洋主持论坛
主旨报告
文勇刚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数字基础设施:迈向可持续未来—双重转型的故事”的报告,提出数字化与可持续性相互促进的“双重转型”框架,引入“AI驱动的可持续性”与“可持续性驱动的AI”双重范式,深入探讨其环境影响与变革潜力。

文勇刚作主旨报告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作题为“驱动系统工艺协同优化,实现人工智能非凡能效”的报告,提出通过提升芯片工艺、优化存储架构与光电互连、应用系统级液冷技术等协同优化,实现AI系统全方位能效提升。

宋继强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汪玉作题为“软硬协同构建高能效算力基础设施:技术与实践”的报告,围绕软硬件协同优化,探讨模型架构演进、高效推理系统、定制加速架构、存内/近存计算与先进封装方案,提升算力基础设施能效,并介绍产业实践。

汪玉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詹仙园作题为“面向绿色计算场景的数据驱动决策优化方法”的报告,介绍离线强化学习这一数据驱动决策方法的前沿进展及其在工业控制优化等绿色计算相关任务中的技术实践。

詹仙园作主旨报告
圆桌讨论
专题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刘云新主持,与文勇刚、汪玉、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民、詹仙园四位嘉宾就AI、绿色计算和能源系统转型进行了深入讨论。

圆桌讨论
在本次专题论坛中,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AI技术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介绍了通过系统工艺协同优化、软硬件协同、以及数据驱动决策优化来构建高能效算力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与产业实践,并探讨了利用AI技术赋能能源系统转型的技术路线。通过对以上话题的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技术将对推动能源系统智能化与低碳化转型发挥关键作用,而绿色能源反之亦会促进AI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二者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支撑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