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专题论坛五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五“能源系统低/零/负碳关键支撑技术”为主题,汇聚全球专家学者,围绕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支撑技术开展学术交流。
专题论坛五由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教授胥蕊娜担任主席。
胥蕊娜主持论坛,并围绕CNEST项目任务五的研究目标,介绍了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一体化、碳中性燃料的灵活利用、人与自然系统碳汇模拟等方向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胥蕊娜主持论坛并作研究任务介绍
主旨报告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教授Dongke Zhang以“低碳、零碳与负碳能源系统探析”为题,回顾了现代能源体系的演进与挑战,系统介绍了碳捕集与利用、氢能、生物质能、储能等关键技术路径和尚需解决的问题,并从科学原理、经济可行性和政策环境三个维度开展了系统的分析。

Dongke Zhang作主旨报告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Dongsheng Wen教授作了题为“德国能源转型与氢能技术”的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德国能源形势、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转型路线,重点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氢气储存、氢气安全性保障及氢能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

Dongke Zhang作主旨报告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Dongsheng Wen教授作了题为“德国能源转型与氢能技术”的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德国能源形势、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转型路线,重点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氢气储存、氢气安全性保障及氢能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

Fabrizio Scala作主旨报告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Shunde Yin作了“迈向加拿大碳中和未来”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米格山地热能源系统的评估研究。他认为,地热能在低碳能源组合中前景广阔,但开发中需重视储层渗透性、耦合机制以及生命周期管理。团队通过热-水-力-机械(THM)模型为地热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Shunde Yin作主旨报告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David Simakov作了二氧化碳热催化合成燃料的系统研究报告。他展示了团队在催化剂合成、反应器设计及工艺集成方面的全链条进展,并指出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与机器学习可有效加速材料开发,助力实现基于绿色氢气的CO₂高效转化。

David Simakov作主旨报告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古巴、墨西哥等国家的与会嘉宾围绕各国低碳转型政策法规、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在CNEST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前景进行了交流探讨。各国参会嘉宾介绍了本国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的政策实践与经验,也指出不同国家在转型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差异,例如在决策机制、政策持续性与财政支持等方面的考量,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碳技术的推广与落地。讨论中还特别强调了“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的重要价值和发展潜力,建议CNEST项目未来加强多边项目申报与制度对接机制,推动跨国、跨学科合作落地。

圆桌讨论
论坛汇聚了多国专家的研究发现与实践经验,展现了跨学科、跨区域协作在应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中的巨大潜力。作为推动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国际合作的重要实践,本次专题论坛为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未来能源系统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后续全球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