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专题论坛四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四“面向能源智联系统的智联技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AI技术与绿色计算在能源智联系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专题论坛四由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担任主席,南洋理工大学....
查看详情>>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专题论坛三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三“新型能源网络技术”为主题,聚焦新型能源网络系统及其技术发展。专题论坛三由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系主任、教授康重庆担任主席,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张宁担任联席主席。张宁主持活动并作任务介绍。分论坛专题介绍聚焦“中国电力系统零碳转型路径”主题...
查看详情>>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专题论坛二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二“全球碳通量网”为主题,聚焦碳计量与碳中和,围绕碳通量观测与数据融合、碳排放计量科学进展、关键减排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样化减排路径的探索等核心议题进行交流讨论。专题论坛二由清华大学兴华卓越讲席教授陈德亮担任主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刘竹主持活动。刘竹主持论坛清华...
查看详情>>6月28日下午,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论坛平行专题论坛一成功举办。该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多边合作项目研究任务一“碳中和与能源智联系统理论”为主题,吸引了近10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共议能源转型系统路径。开幕聚焦: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亟需通过国际合作与学科交叉研究实现理论突破专题论坛一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政担任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Eric Larson和...
查看详情>>6月27日至29日,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牵头主办、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牵头承办。论坛邀请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多国嘉宾围绕“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的现实意义与国际合作机遇”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以CNEST多边合作项目各研究任务为主题的六个平行专题论坛在大会期间同步举办。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教授贺克斌与日本金泽大学-福州大学国际联合实验...
查看详情>>清华新闻网7月1日电 6月27日至29日,2025年国际“碳中和与能源智联”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牵头主办、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牵头承办。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邹晖,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总干事汉斯·约翰·尚胡博(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姜培学,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碳中和研....
查看详情>>面对迫近的“双碳”目标,我国下一步发力重点何在?6月12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技术问题仍然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大的障碍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今年4月举行的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再次向全球发起承诺:我国将于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
查看详情>>2025年6月20日-21日,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承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合作举办。大会现场大会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能源科技深度....
查看详情>>减缓气候变化能通过减少空气污染排放,增加绿色出行,以及调整健康饮食结构等方式提升公共健康水平,这将为开展气候行动提供更强的动力。《COP28阿联酋气候与健康宣言》呼吁制定并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健康协同效益的碳减排政策。因此,对碳减排行动的成本、健康协同效益及其成本有效性进行系统性评估十分有必要,也能支撑国家在制定自主贡献目标中系统整合健康效益。尽管气候政策的健康协同效益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当前全球气候...
查看详情>>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少君副教授课题组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碳足迹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课题组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研究人员,系统调研了我国锂电池关键材料——电池级锂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与人造石墨的生产工艺、物料投入及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材料碳足迹特征,指出了采用国际主流碳足迹数据库可能导致的偏差,并阐明了未来低碳路径下材料碳足....
查看详情>>